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论坛在京举办 聚焦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

发布者:张胜 [发表时间]:2020-09-29 [来源]:光明网 [浏览次数]: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以“传生生之德 育时代新人——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为主题,在京举办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论坛暨课程展评活动。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知名专家和来自北京、湖南、山东、河南、四川、黑龙江、云南等地的一线教师与会研讨交流。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在致辞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对包括国学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所敬畏、继承发扬,才能为我们的国家更好地前进提供更多丰沛有益的滋养。

在上半场的研讨中,与会者探讨了生命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湘平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景林以《孔子的“乐学”教育——从<论语>首章谈起》为题发表演讲,提出儒学与生命教育存在密切关联,孔子“乐学”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教育的根本精神,对今天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钱志亮聚焦“生命视野中的教育观”,认为根据生命特征来进行的教育才是符合人需要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朱承重点探讨了儒家的生命观念与终极关怀之间的关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黄伟认为中国节气文化为生命教育提供了优厚的丰富宝藏,值得我们发掘提炼,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系统性的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刘慧认为,生命教育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之教育转型的标志之一,是由“知识本位”转向“以人为本”教育的体现与深化。

下半场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程光泉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分享了生命教育经验。

黑龙江哈尔滨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李军从研培角度入手,认为开展生命教育应实现以下四种转变:一是研培项目的设计由“组织者的主观意愿”向“基于实际需求”转变;二是内容由“道术割裂”向“以道御术、道术合一”转变;三是方式由“线下、接受式”向“混合式、参与体验”转变;四是评价由“仅凭经验、感觉”,向“基于事实、数据”转变。河南省洛阳市第五中学校长孔祥宏以《精心呵护每一个生命——“生命成长课堂”下的生命教育》为题,认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应贯穿教育教学始终。

最后,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滔滔作总结发言。论坛还播放了中小学传统文化活动的选播节目、历届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论坛的简单回顾以及“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中小学课程展评活动参赛课程专题片,并揭晓了“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课程展评活动各奖项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