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包公”的牛肉馆

发布者:赖兆杨 [发表时间]:2020-09-15 [来源]:江西理工大学树人网 [浏览次数]:

“包公”可为自家的生意愁坏了!

这位“包公”本名叫包荣兴,而不是宋代的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包公”是包荣兴的绰号,关于这个绰号的由来,流传说,一是他皮肤黝黑,二则是他做生意时直性子,说一是一。

“包公”在家乡临泉镇开了一家牛肉馆,说是牛肉馆,其实“挂羊头卖狗肉”。懂门道的人都清楚,牛肉馆一年不卖几斤牛肉,真正的招牌是各种野味山珍。“包公”不擅捕猎野味,但有一手烹饪绝活。擅长寻野味的人把野兔、竹鼠、山蘑菇等送到牛肉馆卖给“包公”,“包公”做成“旱獭三吃”、“黄焖竹鼠”、“串烧野兔肉”等菜肴,十里八乡有好些人都好这一口。

“包公”的拿手绝活、也是牛肉馆的头号招牌菜叫“临泉三鲜”。所谓“三鲜”,既不是蚕豆、苋菜、黄瓜,也不是海蛳、河鲀、鲥鱼。“三鲜”,是临泉本地的竹鼠、斑鸠和鸡油菌。竹鼠和斑鸠都是野味上品,有“天上斑鸠,地上竹溜”的说法。鸡油菌则很难寻觅,在临泉本地,只有少部分常在山里走的人能找到野生鸡油菌。牛肉馆以一百元一斤的高价收购竹鼠、斑鸠和鸡油菌,做成“临泉三鲜”,一道399元,不可不谓是天价招牌菜。“包公”更是定下了一道规矩:事不过三,一天只卖三道“临泉三鲜”。不接受预订,先到先得。

“临泉三鲜”在临泉当地及周围乡镇的名声很响亮,很多人慕名而来。加上这道头号招牌菜每天限量,先到先得,每天来排队的客人就更多了,牛肉馆里往往是一座难求,生意十分火爆。

春节前后一般是牛肉馆的生意旺季。年前返乡归来的人很多,这些在外归来的人久经漂泊之苦,“包公”的手艺能让他们品尝到家乡的风味,聊以慰籍那长期无处安放的味蕾。年后返岗前,这些人也往往三五成群,相约在“包公”的店里。运气好时能点上“临泉三鲜”,来晚了没点到,就点几道其他野味,配上啤酒,觥筹交错,吃饱喝足后,背起行囊奔赴远方。

去年腊月,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传来,牛肉馆的生意却丝毫没被影响。按照临泉人的说法,临泉是偏僻的桃源地,原来什么病毒的都没传过来,这次也不怕。人们该赶集的赶集,该聚餐的聚餐。“包公”的生意一直很红火,他多收购了一些野味,准备扩大店铺的规模。

读大学的侄子回到家乡,腊月二十三晚上来到牛肉馆找“包公”。

“叔,新冠肺炎您听说了吗?”

“我在新闻上看见了。”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您歇歇,生意先别做了。专家说了这病毒是会人传人的。店里人来人往的,给客人给您都会带来风险。”

“那地方离我们这远着呢!哪会传过来?这生意咋能说停就停呢!你一个读书人,哪懂我们做生意的事?这会儿也快过年了,一大家子还得指望我养呢!”

“生命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咧!”

“唉,没那么严重呢!不要瞎担心。”

侄子了解“包公”那又直又犟的脾气,不好再说什么。

侄子的话,“包公”没放在心上,店里的生意也一直很好,直到腊月二十八那天。二十八是临泉年前的最后一个赶集日了,往年这天街上都是摩肩接踵的。但这个赶集日,街上明显不见几个人。“包公”的店里也破天荒地没坐满,他早上准备的食材剩了很多。下午三点,店里没有客人了。“包公”问起店里的服务员小刘:“小刘,今天街上人真少,店里客人也不多,我们这里人难不成还真怕了那肺炎?”“可不嘛,好多人都说专家建议戴口罩,药店里的口罩都卖空了呢!”听了小刘的话,“包公”心里不是滋味,将店铺收拾好,关上店门回家。

但不论镇上还是村里,流动的人越来越少,和往年大不一样,“包公”想起小刘和侄子的话,有点担心。

等到正月初四,镇上也没开集,村支书传达着不要出门的建议,村口开始设岗,“包公”的心里渐渐没有了底气。

这不,在家一待,就快过去两个月了。像往年,“包公”的店都营业很久了。看着手机上推送的疫情实时消息,关于不吃野味的倡议也愈发激烈,“包公”越发着急。想起自己从小就艰辛,原来拉木头、当矿工、进厂子都没混出样子,直到开了餐馆卖野味,日子才好起来。经历这次变故,囤的山货丢了还不成,又得硬背着店租。关键野味以后是卖不下去了,一家人又还要过日子。本来皮肤就黑的“包公”,由于焦虑,脸更黑了,待在家里,整天一声不吭。

三月中旬,日渐消沉的“包公”连续几个晚上睡觉出虚汗,背总是湿透。看到顶梁柱成了这个样子,家人开始着急,也注意到“包公”的脸黑得不行。去医院抽血化验,没查出什么问题。又到市人民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各项指标也显示正常。家人让“包公”住院,观察了一周,医生指出就是心理压力太大,释放释放压力就好了。

患病的可能被排除,“包公”回到家里静养几日后,身体有了恢复。侄子建议:“叔,现在临泉也开始复工复产了,您这野味也卖不成了。几个月以来,牛肉价格没什么波动。您那店本来就叫牛肉馆,您做菜手艺好,咱临泉养牛的农场也多,干脆卖牛肉不就挺好?”听到这话,“包公”眼睛一亮,想起这侄子向来也有些见识,年前要是听他的,估计店里损失就小多了,这回建议也中肯。找来家族几位兄弟商议商议,大家也觉得可行。有了新路子,“包公”说干就干。

一番筹备,临泉镇上,“包公”的牛肉馆重新开张了,店名不变,店址不变,但这回,不再“挂羊头卖狗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