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骆炳权:人穷志不短 他让山沟沟里飘出黄桃香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9-21 [来源]:央广网 [浏览次数]:

走进江西遂川县高坪镇茅坪村白沙组,目光所及都是一棵棵长势茂盛的黄桃树,在这儿,海拔、气候环境、地质土壤均十分适合黄桃生长,几乎每家每户都种上了,尤以贫困户骆炳权种的数量最多,品种最好,口感最佳。

说起骆炳权种黄桃,那还有点偶然性。

骆炳权今年36岁,曾长期在广东深圳某电子厂流水线上打工,车间、宿舍、餐厅“三点一线”生活枯燥乏味,他觉得没有出路,缺乏激情。

2015年5月的一天,骆炳权接到70多岁父亲从千里外家乡打来的电话,告知年迈的母亲干农活时突然晕倒,正在急救室抢救,尚未脱离危险。挂了电话后,他有些焦躁,作为长子,父母亲生病住院却不能在他们身边照护,实在愧疚难当,他不由想起了之前手机上读到的一段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那一夜,骆炳权辗转反侧,彻夜未眠,只有初中文化、无一技之长的他,虽然不知道回家后能做什么,但他坚信,只要勤劳、脚踏实地,就一定会有出路,还能在父母跟前尽孝。第二天上午,他就来到工厂人事部辞职,简单收拾了下行囊,毅然登上了回家的列车。

回家后,因缺少就业机会,骆炳权跟别人做过泥工、搬运工,也养过猪,但这些对他来说,都只是养家糊口。一次偶然机会,骆炳权来到一山之隔的湖南省桂东县的黄桃园参观,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他屁颠屁颠缠着老板,一路听,一路问。

回到家,种植黄桃的想法油然而生,想到屋后还有一片荒山,更坚定了骆炳权的信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对于缺技术的他来说,要想丰收,只能多向其他种植大户学习取经,还要请来农技人员咨询。那段时间,经常能看到骆炳权骑着摩托来往于自家、桂东县和镇农技站。

一开始,骆炳权摊子不敢铺得太大,只种了3-4亩,虽用心施肥、精心管理,但两年后,产量却不理想,远远达不到上市销售的量。这并没有打击信心,反而培养了他迎难而上的品质。

通过上网、赴外地实地了解,骆炳权才明白,之所以产量低、品质差,是因为技术不专业和虫害防治不到位。为此,他特意到网购《黄桃优质丰产栽培实用技术》和《黄桃虫害的诊断与防治》等相关书籍,恶补专业知识。

恰逢“十三五”,县里产业奖补力度很大,在镇党委政府支持帮助下,骆炳权先后流转了100多亩荒山种桃,他经常参加县、镇两级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实操水平。

当帮扶干部得知骆炳权资金周转困难时,一方面帮助申请产业奖补,另一方面申请5万元产业小额信贷。在多方面努力下,2020年,终于迎来了小丰收,百亩黄桃树挂了2万斤金灿灿的果实,预计收入10多万元。骆炳权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在骆炳权心里始终认为,自己能脱贫,全靠党和国家帮助,全靠扶贫好政策。看到附近村民整体收入水平不高,他萌生了帮一把的想法。

骆炳权先后吸纳1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参与果园管护、锄草施肥,就近就业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仅如此,对于家庭有困难的邻里,骆炳权经常伸出援手。对这种“贫帮贫、富带贫”的模式,政府鼓励推崇,附近村民也无不竖起大拇指。

每每聊起黄桃的话题,平素沉默寡言的骆炳权总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两眼有神,笑容洋溢。“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党和国家帮助了我,才能有今天的一切!”